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贖罪》(Penance) : 其實應該剪輯一下才上映





日本著名作家湊佳苗的小說作品常以懸疑的戲劇手法探討日本社會問題,往往得到很大迴響。其早前作品《告白》,便是其中之一。

其實除了《告白》被改編成電影之外,她有不少作品亦被改編成電視劇,成果好壞參半。(好像《境遇》,我就不太喜歡了)

這部由黑澤清執導,改編自湊佳苗同名小說《贖罪》的電影,本來以分成五集的電視劇形式在日本播放,現在結集成300 分鐘的電影,並分上下半部放映。不過,與其說是電影,倒不如說是連播電視劇集更貼切,因為如此順序地連續放映五集(我看的是300分鐘版本),真有「煲劇feel」。

《贖罪》講述小泉今日子飾演的麻子,因為女兒被一名陌生男子害死,所以遷怒於同在現場的四名同學,並訓誡她們往後要不斷贖罪,直至她滿意為止。
因為每名女孩持不同的心態對待這宗兒時陰影,所以也對她們長大後構成不同的影響。

電視劇以四章回描繪這四名女孩長大後的遭遇,並以麻子穿梭其中。麻子在前四章的戲份不重,來到最終回,才以她為主線,並揭示出她不為人知的秘密。

整體而言,《贖罪》沒有建基在一個惹人爭議的社會大課題上,就算每個章回都帶出了一點社會陰暗風貌,也不足以啟發觀眾任何思考空間。所以看這部電影,猶如在看一部有點懸念的日劇而已。

其實每章回之間沒甚麼聯繫,都只是麻子貫穿其中。假如當作獨立一個單元故事來看,更有趣味;導演為每個小單元都營造了不一樣的氛圍 : 好像「第一章 : 洋娃娃」有點奇情;「第二章 : 家長教師會臨時會議」給人感覺偏激;「第三章 : 熊兄熊妹」 較貼近社會黑暗面;「第四章 : 胎懷十月」很有黑色幽默;「最終章 : 償還孽緣」最有因果意味。

每章回的手法好壞參差不齊;劇情婆媽、情節巧合得不合邏輯不能怪導演,因為是原著的問題,但如何展現成影像,則視乎導演的取態。
我認為前四章雖然拍得毫無電影感,但至少劇情取勝,人物角色都獨當一面,讓人留下印象。導演在不同的少女身上,細緻地描繪出不同的性格。因為性格影響命運,所以每位女角的下場都不一樣(諷刺地,性格最差勁的那位,竟然有最好的下場)。
可是,來到最終章,導演卻突然間洩了氣一樣,承繼不了前四部的層次。特別是麻子與兇手在屋內對峙爭執的一幕,無論鏡頭角度、角色互動都非常兒戲,放在電視劇裏還可以接受,放在電影裏,則會惹來全院偷笑。

演員方面,飾演四名成長版本的同學的女演員中,以蒼井優較為演得好和內斂,其他的女角甚至小泉今日子都演得有點虛浮。

我覺得把電視劇集放上銀幕放映並不是問題,而《贖罪》亦有其看點的。
不過因為當初是以五章回的形式播放,所以導演在每章回的開頭,都重覆著四名女孩童年那關鍵一幕,以喚起家庭觀眾對上一集劇情的回憶。
可是,現在是連續播放,就算導演在每集開始一幕的鏡頭角度有點不同,但因為都是同一件事件,所以都給人重覆的感覺。         
以電視劇集來說,這是無可厚非,只是現在短時間之內重覆四次,則較難以接受。

我覺得如果結集成電影之後,導演能剪輯一下,出來的效果肯定比現在的版本緊湊明快,亦較富電影感。
我因為是看300分鐘的版本,所以三小時下來已是相當疲累,看畢五小時的戲,已是木無表情,所以或許這樣影響了觀感。
現在分成上下半部來上映,上半部是首三章回,下半部是第四章和最終章,這樣中間隔間一星期,或許能減低不斷重覆給電影帶來的傷害。


《贖罪》(Penanc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